修身齊家:媽媽的力量

女性和她的身形

September 02, 2021 Charlene Episode 45
修身齊家:媽媽的力量
女性和她的身形
Show Notes Transcript

年紀好小的孩子,摸著自己的肚子,跑來跟我說:「媽媽,我覺得我太胖了,我真希望我的肚子可以跟他們一樣,瘦瘦的,這樣人家會比較喜歡我。」他手比著他的手足。
我心頭一驚,這種身形跟自我價值牽扯上的觀念,怎麼這麼早就出現了?
_____________________★____________________

一天裡,妳有多常想到自己的身體好不好看這件事?妳的肚子、大腿、臀部、毛孔、皺紋、下垂的地方、妳的頭髮的樣子,妳一天之內會想到多少次?

_____________________★____________________

當你不喜歡你自己的樣子的時候,會影響生活中很多事情。在會議裡面不敢提出太多自己的意見、去學校接小孩的時候不敢跟其他媽媽講話、避免看鏡子、不敢穿你喜歡的衣服,只穿那些你覺得「將就」的衣服......等。更別提愛自己,過妳想要的生活了。

如果妳覺得妳已經受夠了這種生活模式,邀請妳聽這集節目,思考自己可以從哪些地方著手做出改變。

如果遇到困難,或需要更多指引的話,歡迎來體驗個人課程,進一步了解上課的模式,以及課程的設計是否符合妳的需求。

體驗個人課程
(歡迎私訊跟我說妳想要的時段,例如:平日早、中、晚,如果有名額釋出我會通知妳喔!)

追蹤facebook專頁

追蹤 IG










這一集的主題我們要談就是「我的身形」,也就是我們的身體長什麼樣子,然後我們對它有什麼看法,而這又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。

這是我最近在學習的一個主題,我覺得感觸蠻多,然後也學到一些我從來都不知道的事情,所以想跟大家分享。


太感謝我們又有新的review (聽眾回饋)了!

跟你們分享Tilly 她所寫下的

感謝妳教導我面對生活有不同的眼光

⭐⭐⭐⭐⭐

在情緒的道路上一直都跌跌撞撞的自己,感謝有朋友介紹的修身齊家的podcast,

我有更多的思維去面對人生的難題。期待生活可以更美好期待有更多的火花可以在這些廣播中被激發,謝謝巧懿。


Tilly! 我也想跟你說::「不客氣!也感謝你花了時間來留言!我相信妳一定會過著越來越好的人生!」


好喜歡跟你們這樣一來一往,好像廣播節目哈!我那個年代,會有人寫信到節目裡面去,然後主播會把留言唸出來,就以這樣的方式互動。我們可以這樣互動有種時光倒流的感覺。


好的,那我們就進入正題。


這一集的主題我們要談就是「我的身形」,也就是我們的身體長什麼樣子,然後我們對它有什麼看法,而這又怎麼影響我們的生活。

這是我最近在學習的一個主題,我覺得感觸蠻多,然後也學到一些我從來都不知道的事情,所以想跟大家分享。

 

 

▋「媽媽,我好胖!」我那還會尿床的孩子,撫著他的肚子認真地這樣說。

 

會想錄這集,其實原因是這樣的。

 

我有其中一個小孩年紀很小,有一天在睡前,他洗澡洗好了之後,摸著他的肚子跑來跟我說:「媽媽,我好希望我的肚子可以像他們一樣平平的(指著手足)。我覺得我應該要瘦一點,我是不是要少吃一點東西?」他抬起眼認真地、帶點沮喪地問我。


雖然注意自己的體態是好事,但是聽到這樣的言詞對我來說依然是非常地震驚!

 

我跟我先生受到其他文化的影響,養成「不對別人的身形發表任何的意見」的習慣,於是這變成家裡的家規。不說別人醜、別人胖這是基本禮貌的原則,除此之外我們也提醒他們不可以隨便說「你變瘦了」、「你變美了」這一類跟身形有關的言詞。要稱讚,可以稱讚別人的衣服配件,但是身體,不是你應該發表意見的範圍。

 

所以讓我驚訝的是,如果我跟我先生的言語都守得很緊,不會對孩子們的身體發表意見,那小朋友的這個idea到底是從哪裡來的?

 

後來仔細想想,或許胖瘦的好壞概念是從是家裡的女性長輩來的。她們會在小朋友面前説:「我胖胖,像大象一樣!」孩子們也很天真,因為從來沒有在家聽過這樣的言詞,於是問:「為什麼誰誰誰會說他自己像大象?那是什麼意思?」或許他們以為這些人有隱藏的長鼻子?或是可以發出響亮的聲響之類的?真是太可愛了。

 

▋ 妳會這樣說自己嗎?

 

妳會這樣說自己嗎?我有象腿?我跟豬一樣懶?我動作跟烏龜一樣慢?假設你也會這樣形容你自己的話,我想請你停下來想一想,這句話背後的動機是什麼?為什麼你會這樣說自己呢?

 

如果你講這一類的話,是對自己有很好的感覺的話,我覺得可以go for it,完全支持。可是如果每一次這樣講,其實你自己感覺都不好的話,那為什麼要繼續給自己這樣的標籤?依我的經驗,我沒有哪一次說自己胖,是滿心歡喜這樣說的,多數都是類似像是要「先發制人」的概念:我繼續說我自己爛,就不會有人說我爛了。殊不知不管是誰說,心都還是痛。

 

再者,我想要問:「當你在小孩面前,用各式的各樣的方法批評自己的身體的時候,妳在示範什麼?他的個人價值,跟他的體重和身形是高度相關的?體重超重等於某種缺陷?如果沒有好的身形,討厭自己是理所應當的?」

 


Eric: 從這裡開始


當我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,我很清楚明白,我不想教我小孩任何這方面的暗示,我有幾個小孩身材是標準的,但我並不想要他們覺得身材是標準的,有標準的身材不會給你這樣的權利去貶低任何與你不一樣的身形。我也有小孩看起來的確是偏大的那類型,我也不會想要他們因為自己身形,就是不符合社會規範,就是又大又重。我也不想要因為這樣,讓他們受到某種程度的限制或是不值得過某種生活。我想要請大家去思考,當我們不自覺的示範這些事情時,我們要不就是在養出一群沒有自信的人,不然就是在讓他們拿身形來欺負別人。


例如:

他們覺得身形好是一種優勢,有這樣的想法,代表是自信。但是如果走偏了,就會讓他們拿來攻擊別人。在自己言行舉止上,甚至你今天不是一個體重過重的人,大家有多常對自己的身體任何部位發表意見,做一些評判。在一天裡,會有幾次跟自己身體有關的想法?肚子大小、大腿粗細、臀部寬窄,以及臉部皺紋、毛孔、皮膚。大家的答案都會是:總是在想這件事!


當我們不喜歡自己的身體,是會影響到生活上非常多的表現的,


例如:

在會議裡不敢發言。


你在想著你有一塊小贅肉跑出來了,開始分心想著你的衣服。又或者在想你今天塗的唇釉,會不會讓我太突兀,大家會不會覺得我嘴唇像香腸?去學校接小孩的時候,不敢跟其他媽媽交際。

也許會讓你避免有看鏡子的機會。不敢穿自己真正喜歡的衣服,只將就著穿著大家接受的款式。如果已經在衣服上學會將就,就有可能也會在生活、工作、感情裡,甚至在家庭生活品質將就。循著這樣的思考模式下來就更不用提愛自己,過自己夢想生活,總覺得那已經是另一個階層的事情了。


如果聽眾中有人對自己的身體完全沒有意見,那真是非常恭喜你!也很期待看到你開直播然後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。不過我相信多數的聽眾,會比較像我一樣,想著這些事情已經是平凡到像是呼吸一樣。我們要做的,是開始去意識到你平常如何看待你自己身體?


當你看影集的時候,會脫口而出的事情是什麼?當你看到一個身形過瘦或過重的人時,你會講什麼?太醜嗎?還是看起來好蠢?這樣穿看起來好可笑!甚至是別人會覺得我就是一個好吃懶做的人!


大家開始去注意到自己的程式是什麼?當我們要移除APP,你不能不知道你有到底有哪些APP吧?注意自己思考模式非常重要。在學習這些事情當中,也會發現了一些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看法。或許與多數人一樣,當想到肥胖的時候,是不是就覺得這就是不健康。


在我做這些研究與學習時,發現其實有一群做研究、寫稿出書、甚至是發表論文的人,是不認同「肥胖等於疾病」這件事的,他們僅認為肥胖是跟固定飲食方式有關。有一些人是所謂的瘦胖子,看不出來他過胖,但其實內臟脂肪很高。甚至有一派人相信肥胖與自身的基因有關。不管你怎麼吃就是會胖,或是你不管怎麼吃就是胖不起來。假設你是第一次聽到這些論點,或許也跟我一樣震驚。


分享我一個親身的經歷。


小孩在國外做視力檢查的時候。我們遇到的兩三個眼科醫生,一看到我跟先生是有戴眼鏡的,直接就説:「你們的孩子近視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。」那時候我們心想,「醫生怎麼會講這些話?」我們一直在控制小孩看3C的時間,確保他們都有吃胡蘿蔔,一直用我們所知道的知識,來保護他們眼睛的健康。那時我們很驚訝,感覺像被判了死刑。眼科醫生們認為,近視與糖尿病高血壓一樣,就是遺傳。家裡如果都有這方面的疾病,你沒有的機率是非常的低的。所以現在可以做的事,就是好好保養自己,延後疾病發生的時間。


我想提這些是想讓大家知道,原來專家不是只有一種!這個世界對於肥胖的看法也是分很多種。回到之前podcast提的,全都是「思維的訓練」。只要它會帶給你好的感覺,讓你有所進步,都可以自己決定想要相信哪一種。我們有很多對自己身體想法都是借來的,但我們已經長大了,足夠能力去思考,要不要繼續借用,從長輩或朋友身上得來的這些想法。


相信大家都是成年人,已經可以選擇誰來當社區中的領袖,那應該也很清楚自己可以決定想要相信什麼。我們當中有些人聽到這裡,可能會習慣性的去歸咎原因,會去想:「我之所以現在會這樣不喜歡我自己的身體,是因為以前誰對我做了什麼事。可能曾經被叫小胖妹,或者曾經被說長這樣就沒人愛,被取笑是肥豬」等等。


如果我們繼續待在這種咎責的狀態裡,其實不是一個好習慣。花很多力氣把責任歸咎在誰的身上,那不會讓我更有動力去減重,也會減緩學習喜歡自己身體的速度。持續的歸咎責任會影響我在這方面的展現與能力,因此,我們可以決定繼續或中斷怪罪,別再過度歸咎、專注於以前發生的事與現在生活的關係。



在宗教信仰裡面,常看到一些小孩子跟著大人一起拜拜。但,當我在成年以後加入教會,就是這種能力的展現。我一樣愛我的父母,只是單純的選擇想要相信其他東西,那正是我父母無法干涉的。他們可以發表意見、給予指引以及提出疑慮。然而,我依舊是那個需要為自己做決定的人。所以,你對你自己身體有哪些想法也是一樣的,你必須開始決定,是否繼續這樣看待我的身體?繼續貶低與歧視自己?


我覺得很有趣的是,有一些行為對別人做是不行的。例如開一些種族玩笑是非常不得體,可是當我們對自己說話的時候,彷彿就沒那麼小心注意。如果對於怎麼改變你的過去,想要更進一步學習的話,有一集Podcast「如何改變你的過去」,可以參考。


當我們在講過去發生的事情,希望持有的態度是,理解為什麼我現在是這樣的人,而不是想要回去挖垃圾、攪春水,讓現在的自己重新享受這一大堆垃圾,在生活當中造成困擾。我們需要轉化成的心態比較像是,得到平安的感覺。原來我現在會這樣做,是因為以前發生了什麼事,然後從這些人事物上面得知什麼影響了我。我擁有的是現在與未來,如果可以開始學習,嘗試不同的方法來看待過去,就可以準備好來過我想要的生活。


最後,有一些想要提醒的地方:

你花了幾年來討厭你的身體,就應該給你自己一樣或更多的時間,去學會喜歡你的身體。我們同樣的「思維模式」用了很多次,就會像是一條肌肉被訓練了多次一樣,變得非常強健。那當我們想要練比較少用的那塊肌肉,也是需要給自己一樣的時間去訓練,才能真正把力量建立起來。


其實,想要幫助大家理解的事情,「思維訓練」廣義來說,它不會像是多拉A夢的任意門一樣,馬上到達目的地。它比較像是要起身參與的旅程,你必須要有所計畫,從打包行李,準備心情,搭乘交通工具,然後去享受這個過程當中,發生所有的好與壞。像是學習喜歡自己的身體,改變整個「思維模式」與我們的期待。


如果過去每一天睡前的模式是,因為花了很多時間在討厭你自己的身體,所以疲憊不堪。倒不如,在未來的某一天,你換個方式想,我今天有多努力的探索與學習可以如何真心愛我現在的身體,努力到我疲憊想睡覺。那這兩種生活,會比較喜歡哪一種?


不管選擇哪一項,都是很好的,因為那就是你的選擇。但是,人生就走一次,你可以花全部的時間都狠狠的討厭自己。又或者花這全部的時間,去真正學習接受自己的缺點,增進自我,“Love myself all the way till I make it”,在這一路上,都用非常友善與愛自己的態度來前進,這會是很值得思考的事情。


這就是我今天想跟你們分享的

謝謝你的收聽,你如果你還沒有到apple podcast留言或給星星,我想邀請你這樣做。這會對我有很多幫助,如果有什麼話想要跟我說,歡迎你留言,期待透過這樣的方式與你的互動!我們下次見。